正文

当前位置: >> 院系专业介绍>> 正文

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 【来源: 】 【浏览:次 】 【发布时间:2022-06-06 20:00:00】

学院网址:http://wen.hcnu.edu.cn/

咨询电话:


长寄语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文德永续、日久弥新。

文学与传媒学院与校共生,与时共长。经岁月而松茂竹苞,历春秋而日新月著。

文传园丁,呕心沥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无长无少,布芳菲于校园;无贵无贱,育桃李于天下;

文传学子,嗅春华而来,修德弘毅、勤业致远;忠诚执着、笔耕砚田;获秋实而去,承星履草,奉献八桂;朝乾夕惕,报效国家。

师生同舟,闪耀华光,前路修远,不负韶年。七十余载,学者间有,文人代出,先生商贾,忽焉而至。

旧往凝怀,新元复始。文传嘉会,序属三秋。龙江河畔、会仙山下,莘莘学子、负笈从流。

闻道者顺愿而来,布道者顺善而教。登高临深,经华年而志不改;书山妙景,历长路而情无悔。

师生同道,上下求索,砥砺前行,不违初心。

学院介绍

文学与传媒学院简称“文传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致力于培养中学语文教育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新闻传播人才、文秘人才和应用型写作人才。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2022年暂停招生)4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有1400余人。

截止2022年5月,文传学院共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正高职称教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含在读)8人,硕士38人。2003年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4项,其中重点项目一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荣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3项(每2年评1次,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每4年评1次),获厅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50多个,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学院拥有10多个(门)校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教学团队或精品课程。其中,自治区级以上的主要有:

1.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

2.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中国语言文学;

3.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

4.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5.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

6.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

7.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8.自治区级高校教学团队——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9.广西高校精品课程——文学理论。

文传学院先后聘请中央民族大学前校长梁庭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炫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唐翼明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戴舫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海虑太教授、河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银建军教授,著名作家东西、鬼子、凡一平、罗传洲、常剑钧、黄佩华、常弼宇、李约热,河池日报社原社长兼总编陈祯伟等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一直以来,文传学院注重培养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教学成果丰硕。毕业生绝大部分成为各级教育教学部门、新闻媒体和地方党政、企事业单位骨干,不少人在各行各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如杨东甫、温存超等成为我区知名学者,覃快乐、韦家珩、夏军等成为著名记者,蓝治球成为广东省肇庆市劳模及全市教师学习的榜样……

尤其值得骄傲的是,文传学子涌现出了一批在区内外文坛享有盛誉的作家、诗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东西(原名田代琳,著名作家,现任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协主席)、凡一平(原名樊一平,全国著名作家,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广西作协副主席)、何述强(广西著名散文家,现任广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此外田湘、杨合、班源泽、谭壮满等在广西文坛也有很高知名度。

在文传园丁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社团南楼丹霞文学社、堆云文学社蒸蒸日上,充满活力。2004年,南楼丹霞文学社被广西高校工委、广西教育厅等四个部门联合授予“广西高校优秀社团”称号;2009年,堆云文学社被语文报社、全国大学生人文原创大赛组委会等机构联合授予“全国百强人文社团”称号。

2007年,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批准,文传学院成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红水河文化研究所”,并被授予使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图标。近年来,文传学院积极开展各项学术交流,先后承办了“全国黄庭坚学术研讨会”“桂西北作家群研讨会”“第四届仫佬族文学研讨会”“全国刘三姐文化研讨会”“2008•广西文艺论坛”“广西生态美学研究暨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第五届广西校园文化论坛”“南丹土司文化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当前,文传学院在桂西北民族文化、广西当代文学和临桂词派等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在应用型写作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文传学院将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步伐,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宗旨,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

专业优势:本专业1977年招收首届专科生,2003年招收本科生,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自治区级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专业。本专业注重以写作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批有全国影响的作家,如东西、凡一平等,有作家摇篮的美誉。

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扎实,人文底蕴深厚,掌握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师德高尚,乐教适教,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学语文教师。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写作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招生科类:文理兼招


新闻学(本科)

专业优势:本专业2004年招收本科生,系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专业。有全媒体教学实训中心、新闻演播中心、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近千万元。毕业生在区内外新闻界已经站稳脚跟,并取得了良好的声誉。

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和熟练的采、写、编、评、摄基本功,擅长使用网络等新技术传播手段的应用型新闻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大众传播学、新闻摄影与摄像、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招生科类:文理兼招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师范)

专业优势:本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系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拥有国际视野,语言文学知识扎实,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中外文化交流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基础泰语、泰语视听说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招生科类:文史类


培养特色

1.写作特色。我院历来重视写作人才培养,传统悠久、特色鲜明,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东西、凡一平、田湘、何述强、谭壮满等一批知名作家,文学新人和校园作家也层出不穷,在我院文学氛围的影响下,其他学院也涌现出了黄土路、费城、寒云、牛依河等作家。我校校园内文学社团活跃,定期出版多种文学刊物,毕业生从事文学及文学相关工作的人数较多,社会声誉良好,被称为作家群,《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都曾进行专题报道。

2.师范特色。我院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强化教师教育技能,不断优化师范生培养模式,根据语文教师能力要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读、写、说、教、演的兴趣。自建校以来,我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语文教师,他们活跃于广西区内外各条教育战线,师德高尚,教书育人,其中有获得肇庆市五一劳动模范、肇庆市师德标兵、“改革开放30年,感动肇庆人物”提名奖的蓝治球,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乡村女教师覃艳玲,更有一大批中学语文特级、高级教师和中小学校长,他们撑起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天空。

3. 实践特色。我院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构建了一大批实践平台,如全媒体教学实训中心、新闻演播中心、融媒体中心、中华才艺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实训中心、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多功能语言综合实训室、微格教室,等等。此外,我院还与校外行业和产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多家学校、报社、电视台、文学杂志建立了实训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搭建了丰富的平台。

合作与交流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我校目前已经与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互派师生及学术交流等工作。我院与泰国的曼谷北部大学、暹罗大学、博仁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自2009年本专业成立以来,已先后派出200多名学生到泰国学习和考察当地的语言、文化,并在泰国的中小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实习。同时也先后派出了7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到泰国的高校担任汉语教学工作或指导本系学生实习。我院自2013年开始招收商务汉语专业留学生,并在暑假开办留学生中国语言文化体验短训班,目前已顺利完成了6届留学生和多批次的留学生短训班的汉语教学工作。

2.新闻学专业。我院历来重视与地方合作,借助媒体行业的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出一大批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目前已建成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黔南日报社、北海日报社、贵港日报社、玉林日报社、桂林日报社、右江日报社、河池日报社、河池市广播电视台、宜州区广播电视局等,与中共河池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系,与河池日报社共建全媒体实训中心,成立了河池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站,同时与广西日报社、广西电视台、法制日报广西站等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加强高校与媒体行业合作的力度,把校内的教学与校外的实训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强化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就业需要和学生实际,和地方党政机关、学校、文学杂志、学术研究机构等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已经在附中、宜州区实验高中、宜州区怀远中学、宜州区二中、宜州区三中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并和部分学校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桂学研究会、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建了桂学研究基地和广西文艺评论基地;建立了《广西文学》联络站,在东兰县武篆镇、北海日报社、罗城县文联、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与行业、产业展开了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就业与深造

文传学院一直重视对学生就业和学生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先后为社会培养近6000名普通本科学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约在90%左右,毕业生就业去向除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和出国就业外,其他在国内就业的学生现绝大部分已成为广西及其余省市各级教育教学部门、新闻媒体和地方党政、企事业单位骨干,有不少人在各行各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一致好评。

2008年至今,我院一直重视毕业生考研指导工作,据统计,共有近14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国外高校和考取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同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


学生获奖

文传学院注重学生“第二课堂”和课外科技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内校外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文传学院学子获国家级奖励40多项,如参加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4次,“名作杯”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获奖2人,在《红豆》系列全国征文比赛中有10余人获奖等。获自治区级奖项300余项,如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优秀奖10余人,“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1次、三等奖7次,广西大学生创意写作大赛获奖40余人,广西网络文学大赛三等奖1次,参加“相思湖”现场作文大赛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5人,参加“无声征文”获奖10余人。在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参加广西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优秀奖近10次等。另外,近年文传学院学子共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18项,自治区级项目50项,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民族文学》《广西文学》《延河》《滇池》《青春》《散文诗》《新世纪诗典》《天津日报》《广西日报》《广西民族报》《河池日报》《北海日报》等校外刊物和报刊发表文章和文学作品600余篇。

学长寄语

1.作家从这里起步。

——东西

2.好学校是一座靠山。

——凡一平


知名校友

1.东西,原名田代琳,1985年7月毕业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政协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八桂学者,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任,文学创作一级,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长篇小说《耳光响亮》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长篇小说《后悔录》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2005年度小说家”奖、《新京报》“2005年度文艺类好书奖”,本人获中华文学基金会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后悔录》《耳光响亮》《篡改的命》《回响》;中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不要问我》《我为什么没有小蜜》《救命》《痛苦比赛》《东西作品集》(六卷)等,部分作品被翻译为法文、德文、韩文、日文、希腊文和泰文出版。根据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2.凡一平,本名樊一平,1983年7月毕业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八桂学者、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跪下》《变性人手记》《顺口溜》《老枪》《上岭村的谋杀》《天等山》《顶牛爷百岁史》等七部,另有其他作品集六部。其中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奖、长篇小说《跪下》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个人获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扑克》获第六届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非常审问》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有《寻枪》《理发师》《跪下》《最后的子弹》《撒谎的村庄》等十多部。

3.何述强,男,仫佬族,1990年毕业于河池师专(我校)中文系,仫佬族散文三杰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九届高研班学员、广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散文天地》《小品文选刊》《广西文学》《岁月》《红豆》《三月三》《广西日报》《阳光之旅》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有多篇文章入选《散文选刊》《新世纪文学选刊》以及各种选本。曾主编《宜州历史人物》,出版有城市传记《山梦为城》、民族文化随笔《凤兮仫佬》、散文作品集《隔岸灯火》等,曾获“河池市第三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获《广西文学》“金嗓子•广西青年文学奖”。

4.田湘,1984年7月毕业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南宁铁路公安局政治部主任,中国作协会员,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兼作协主席,广西作协副主席,广西写作协会常务理事。著有诗集《城边》《虚掩的门》《放不下》《遇见》《雪人》《练习册》《谁在敲门》以及配乐朗诵诗专辑。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青年文学》《作家》《天涯》、《花城》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年鉴。获2014《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公安部第十二届金盾文化工程艺术奖,2015年“诗歌·心时代”杰出贡献奖,广西2014至2015年重点扶持作家,公安部2015年至2016年度签约作家,荣登2014中国诗歌十大新闻,有“沉香诗人”之誉。

5.谭壮满,1978年生,2003年毕业于中文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池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河池市文联委员、河池市艺术创作研究室专业创作员、河池市电视台栏目制片人、广西电视台特聘栏目专家、河池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曾创办《周末看点》《纪录河池》等电视专题栏目,曾赴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电视纪录片创作交流活动,曾负责“河池市电视纪录片创作人才小高地”建设。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惑乱爱情》《寻找天堂》、短篇小说《最后的时光》《凶手》《哺乳》《行李箱里装满灵魂》、报告文学《美妙声像传万家》、电影文学《百褶裙》《木面呈祥》等。影视作品主要有《抗倭名将韦虎臣》《人民群众的领袖韦拔群》《魁星楼》《大器铜鼓》《净土上的候鸟人》《水上家园》《水下探秘者》《桂剧轶事》等。有多部影视作品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部分纪录片被译成外文向境外传播,获刘三姐文学艺术奖、广西广播电视奖、广西新闻奖、广西电视文艺奖、广西年度优秀纪录片奖、全国优秀电视节目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入围奖等国家级、省市级奖项30余次。

6.陈海伦,男,1952年生,1981年1月河池师专中文专业毕业,1997年1月调到广西大学,1998开始带硕士研究生,2000年晋升教授,兼任广西语言学会副会长。对汉语言文字学诸方面都有较深入研究,已分别给硕士生、本科生开出文字学、语音学、训诂学、计量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古代汉语、修辞学等课程,200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广西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教书育人标兵。近年来主要从事计量语言学和言语声学等方面的研究,该方面的研究曾获97年广西大学学科学年一等奖和98年区教育厅高校社科研究三等奖。2009年4月27日急病逝世。

7.杨东甫,男,汉族,广西凤山县人,1952年10月生,1981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现为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独著或与人合著有《中国散曲史》、《中国幽默文学史话》、《唐诗新选》、《中国传统蒙学大典》、《少年古诗鉴赏辞典》等二十余部,发表论文、学术随笔等二百七十余篇,其中六篇被《新华文摘》、《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权威刊物转载,十四篇篇目收入《全国报刊索引》,著作、论文获奖20项。计有: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五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佳作奖一项),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四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西北西南九省区优秀教育图书奖一项(三等),广西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两项(均二等),广西师范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四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桂版图书奖四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桂花工程奖一项。

8.温存超,男,广西宜州市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曾任教务处处长等职,兼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文艺理家协会会员、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员、广西写作协会理事、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河池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等职。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等课程,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小说、广西当代文学和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研究,先后主持省级、厅级教改、科研项目9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著作、教材5部,在《出版广角》《南方文坛》《小说评论》《电影评介》《文艺报》等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河池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余万字,先后荣获第七届广西文学评论奖三等奖、2009年广西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第四届广西校园文化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写作杯”大赛指导一等奖、“丹泉杯”《南丹文学》2009年年度文学评论奖等奖项,先后20余次被评为院级、地市级先进个人。

9.蓝治球,男,2005年7月毕业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怀集县桥头镇初级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兼学校团委书记。2007年3月《西江日报》以《怀集版“一个都不能少”》为题,报道蓝治球的先进事迹,之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河池日报》以及肇庆电视台等媒体先后采访、报道了蓝治球的先进事迹。曾被评为“肇庆市五一劳动模范”“肇庆市师德标兵”“改革开放30年,感动肇庆人物”提名奖、优秀新怀集人等。

10.区晓菲,1992年7月毕业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广西善上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广西青联委员、广西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2013年,在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设立“区晓菲奖学金”,迄今已有75人获奖,每人奖励1000元。


  1. 下一篇:公共管理学院
Baidu
map